
4月25日晚,和顺石油(603353.SH)发布2024年业绩报告。期内,公司录得营收28.11亿元,同比减少14.11%,归母净利润2926.58万元,同比减少43.97%。
疲软的业绩数据背后,是和顺石油面临核心业务的增长困境:新能源汽车浪潮的冲击下,和顺石油“断臂求生”,连关27家连锁加油站门店带动营收下滑。
困境之下,公司牵手华为布局超充电站,希望打造第二条增长曲线。目前来看,投入的运营电站仅6家,尚未能对业绩进行有效支撑。下一步,如果在旗下加油站开拓完毕后,势必将面临更大的外部开拓压力。
业绩的下滑带动的就是公司股价的跌跌不休,目前公司股价较上市初期的最高价跌去甚远。
一年关店27家,汽油业务失速
和顺石油主要业务是加油站连锁经营、成品油仓储、物流配送、批发。产品包括汽油和柴油。
汽油是和顺石油核心业务,撑起公司近八成营收。2024年,公司营收同比下滑,汽油销售失速是主要原因。
年报显示,2024年和顺石油汽油业务录得营收21.95亿元,同比下滑18.58%。至此,汽油产品营收连续3年同比下滑。2022年—2024年间,公司汽油产品营收从30.81亿元下滑至21.95亿元,下滑幅度接近三分之一。
对于汽油下滑的原因,公司方面解释称:“主要系公司1月初和4月初退掉了租赁的存在重大隐患和瑕疵的部分加油站点。”
钛媒体APP注意到,和顺石油门店总数较去年减少27家。年报显示,2023年公司持有自营门店15家,租赁门店47家。2024年,公司自营门店数量未变,租赁门店减少27家,仅剩20家。
尽管成品油市场对新能源汽车造成的冲击早有预期,但加油站门店作为和顺石油经营核心基本盘,公司大批量关店的动作,还是令人感受到成品油市场的惊人寒意。
今年年初,中国石油集团经济技术研究院发布的《2024年国内外油气行业发展报告》(以下称为《报告》)显示,2024年,成品油消费同比下降了2.4%,至3.9亿吨,预测2025年成品油需求还将下降1.9%。
同时,《报告》还提及,预计到2030年,中国的加油站数量会从现在的11万座,减少到9万座,整整减少2万座。需求端持续萎缩,加油站未来五年或将面临更加严峻的洗牌趋势。
除了基本盘业务营收下滑,计提信用减值也是造成公司净利下滑的重要原因。年报显示,2024年公司计提信用减值2478.60万元。公司方面称,“主要系本期计提的应收账款坏账准备增加。”
转型预期效果难言乐观
加油站板块承压,和顺石油将目光瞄准充电站业务,试图通过“油电协同”的复合经营模式,打造新的业绩增长点。
公司在年报里也重点提及,“公司将依托既有加油站网络资源,加速推动站点硬件升级改造,有序推进超快充站点建设。”年报显示,期内和顺石油已有6座超快充站顺利落成并投入运营。
和顺石油布局充电站的底气,除了拥有较好的加油站位置,还有成功抱上了华为的“大腿”。2023年11月,和顺石油与华为首次达成战略合作,其首座光储充一体超充智选站已于长沙成功落地并运营。彼时,这一合作被视为公司应对传统成品油业务下滑的转型尝试,和顺石油也因此戴上了“华为超充”概念的帽子。
继2023年10月华为液冷超充“一秒一公里”的震撼之后,3月17日,比亚迪在超级e平台技术发布会上正式推出“兆瓦闪充”技术,宣称电动车10秒钟即可充电20公里,5分钟充电可达到400公里续航,引发市场强烈关注。

尽管是比亚迪发布新的超充技术,而非华为。但是市场热钱的疯狂涌入下,和顺石油依旧走出了5天4板。随后,和顺石油连发两次股票波动异常公告,表示公司经营未出现重大变化。高潮过后,和顺石油走出“反V”走势,回到暴涨前的起点。
从市场的反应不难看出,市场对于超充技术的突破,保持着高度关注。只是对于和顺石油而言,当前布局加油站+充电站的规模,能起到贡献业绩和提振股价的作用较为有限。
目前,在公司清退表现不及预期的租赁门店后,其自有门店和租赁门店加起来仅35家门店。年报显示,和顺石油有6座快充站投入运营,公司尚未实现单独披露。公司仅披露其他业务营收0.41亿元,营收占比仅为1.45%。
要想超充电站业务改善营收结构,扩大规模是主要发展方向。公司在年报中提及,“公司将加快现有站点新能源充电桩的落地转化进程,同时主动拓展合作边界,积极与市场上具备建站条件的场地资源方、成熟的充电站运营企业开展深度洽谈与合作。”
不过,和顺石油最终能落地多少座超充电站,“油电协同”能否成功改善经营质量,仍然需要更长时间的观察。
结合一季度数据看,公司归母净利润有所改善,但营收下滑的趋势依旧明显。期内录得营业收入7.67亿元,同比下滑5.01%,录得归母净利润1259.03万元,同比增长36.60%。
二级市场方面,在成品油业务承压之下,公司股价长期处于破发状态。截至4月25日收盘,和顺石油报收14.95元/股,较27.79元/股的发行价,跌幅近半。(本文首发钛媒体App,作者 | 周健,编辑 | 曹晟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