绥江县:车间建在家门口,顾家挣钱两不误!


陈明银夫妻俩原本在浙江服装厂务工,2024年夫妻俩双双返乡,就业帮扶车间离家仅有几分钟车程,夫妻俩一边照顾家庭一边务工,去年收入了10多万元。“在这里上班的收入相当于纯收入,因为不用租房,老板还管饭。”陈明银由衷地说,家门口上班,既挣了钱,又照顾了老人孩子,比在外面强多了。

“相比于普通的生产车间,我们这个就业帮扶车间最大的特点,就是让员工挣钱顾家两不误。”车间主任兰成奎告诉记者,就业帮扶车间的上下班时间比较灵活,员工早上可以送完孩子上学再来上班,到了下午需要接孩子放学,可以请假,比较人性化。除此之外,企业还在车间旁边腾出一间空房作为儿童活动室,聘请了专人照护孩子,孩子放学后可以在活动室写作业、看电视、玩玩具,父母可以安心上班。

在南岸镇,当地供销社与企业合作,将闲置的移民安置房门面改造成微型服装车间。上楼就是家,下楼能挣钱,当地群众为此纷纷点赞。

“上班时间特别人性化,有什么事可以请假,家人有什么事,两分钟就能赶回去。”张顺香是进入车间的第一批返乡工人,如今已成为生产技术骨干,她开心地说,上个月她领了5000多元工资,真正做到了赚钱顾家两不误。

尝到了家门口务工的甜头,张顺香还把自己在浙江服装厂的工友也叫回了家乡。蒲开会的孩子刚进入幼儿园,正是需要父母陪伴的时候,家门口的务工车间成了她最好的选择,对于工资收入,蒲开会也算了一笔细账:“在这里上班虽然毛收入没有在沿海服装厂上班那么多,但是净收入这儿要多一点,因为这儿管吃管住,车间就在家楼下,如果再外出上班,每月三四千元的生活开支是少不了的。”

企业能发展壮大,务工群众才能持续增收,为了让招引落地的企业运营好、发展好,南岸镇党委不断优化营商环境,为企业提供“保姆式服务”。对此车间负责人罗荣剑感触颇深:“帮我们找厂房、帮我们找订单、帮我们招工人,用水用电方面也给我们提供了优惠政策,所以我们返乡创业感到非常安心。”罗荣剑说,下一步企业还要扩大生产规模,力争未来三年,年产值增加到1000万元左右,提供稳定就业岗位150个左右,让更多群众在家门口就业。

就业帮扶车间大多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招工难和用工成本高是企业发展最大的困难,为此绥江县人社部门积极向群众推介岗位,组织群众开展“订单式”培训,向企业输送工人,同时通过发放吸纳就业奖补资金,帮助企业降低用工成本。

“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就业一个月以上的,我们按照企业发给工人工资的15%兑现吸纳奖补资金;就业帮扶车间吸纳脱贫劳动力和监测对象稳定就业6个月以上的,按照企业发给监测对象工资的40%、发给脱贫劳动力工资的20%兑现吸纳奖补资金。”绥江县人社局就业综合服务中心主任李燕伶告诉记者,经初步测算,2024年,仅福兴社区和南岸镇的两家就业帮扶车间,就能兑现约6万元吸纳就业奖补资金,这笔钱实实在在地帮助企业降低了用工成本。

绥江县有农村劳动力5万多人,其中外出务工人员占比达65%。2024年,为了破解“外出挣钱就顾不了家、待在家里就挣不了钱”的难题,绥江县结合乡村振兴帮扶政策试点建设“家门口的务工车间”,通过“党建引领、政府搭台、企业主导、群众参与”,帮助群众在家门口就业。目前,全县已建成“家门口的务工车间”11个,覆盖5个乡镇,吸纳就业253人,其中脱贫劳动力145人、留守妇女164人、残疾人2人。

今日推荐


来源/中国农网 作者 罗洪 记者 郜晋亮

终审/华玉 编审/保进 校对/马思 编辑/何淑倩格
投稿/ztsxwzx@126.com

转载请注明来自“微昭通”官方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