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易佳颖 上海报道
盒马成立以来第一次实现全年盈利?
有媒体报道,至2025年3月,盒马实现了全年盈利(2024年4月至2025年3月),且无论淡旺季都达成了一个较好的盈利水平。
不过,对于这一消息,盒马方面并未公开确认。4月21日,盒马方面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不予回应。
2024年最后一天,盒马CEO严筱磊发布全员信,提到盒马过去9个月只做了三件事:回归用户价值、聚焦战略方向、推进组织建设。一系列调整为盒马带来不错增长,去年一年,盒马在连续9个月整体盈利的基础上实现了双位数增长,顾客数增长超过50%。
她在信中强调,2025年,盒马聚焦在盒马鲜生和盒马NB,前者复制成功模型,后者打磨最优模型,有望冲击千亿规模。据介绍,盒马新财年还将持续狂奔,计划在2025年开近100家门店,进驻几十个新城市。
无独有偶的是,不仅是盒马进行了转型,永辉、物美等传统商超也在进行调改。2025年伊始,中国连锁经营协会对2024年连锁超市的经营情况进行了摸底调查。从全行业来看,2024年,四分之三的超市企业尝试调改,其中75%取得了增长,增幅主要集中在20%以内,个别调改门店增长超过50%,调改成效初显。
加速开店
新战略下,盒马加速开店。
4月18日,盒马在江苏一日同开两家新店,分别落地扬州、泰州。紧接着,4月19日,盒马鲜生烟台首店开业。
这既是去年盒马密集快速开店的延续,也是其两大开新店方向的缩影。过去一年,盒马共开出72家新店,平均每5天开一家新店,其中三分之一位于二三线城市及县城。盒马披露的数据显示,盒马鲜生2024年进入了21个城市和区域,仅在长三角,就进入了包括常熟、桐乡、义乌、诸暨、德清、张家港在内的6个县城。
力拓下沉市场的同时是,开去更多北方城市。此前盒马的门店大多聚集在长三角和珠三角,仅在大本营上海就有60多家。不仅是山东烟台,5月盒马将在天津开出一家新店,这或将是盒马北方扩张的一个重要节点。
值得一提的是,2月中旬,马云曾前往长沙盒马鲜生门店进行视察,也有门店员工向媒体透露“他很满意我们这里。”业内人士认为,这也预示着盒马2025年将会保持高歌猛进的势头,进入全新的发展阶段。
据报道,盒马的核心业务板块“盒马鲜生”近期进行了高层调整。目前,盒马鲜生的业务架构主要分为四个部分:线下门店营运、线上运营、采购以及物流供应链,各部分负责人直接向盒马CEO严筱磊汇报。
实际上,自2024年,时任盒马CFO的严筱磊兼任CEO起,便吹响了战略调整的号角重新开放了X黄金会员和X钻石会员的开卡与续费服务,并对原有会员权益进行了升级。同时,盒马将免运费门槛从部分城市的99元下调至49元,这一调整被视为对消费者体验的进一步优化。有“进”亦有“退”,上海三家盒马X会员店在4月1日起停止营业,但仍支持线上下单和配送。
聚焦之下,去年一年里,盒马鲜生大店达到430家,总数已超过沃尔玛中国。今年3月初,盒马在内部披露了2025财年战略规划,新财年仍将聚焦盒马鲜生业态扩张,计划新开近100家门店,进驻几十个新城市。
也不仅是盒马,山姆在进入2024年后,开店速度再次提升。去年全年,山姆中国总计开出了6家门店,包括东莞、温州、泉州等新二线城市。而据今年发布的山姆新店招聘广告中,地点覆盖嘉兴、合肥、中山、张家港等二三线城市和县级市。
变革之战
上述中国连锁经营协会调查显示,2024年连锁超市行业面临较大的发展压力。
其中,38.2%的超市企业销售总额同比实现增长,主要来自经营能力的提升,但大多门店总数并未增加,更有57.4%的企业销售总额同比出现下降。
近年来,传统商超业态面对的市场压力是肉眼可见的,消费者在迭代,消费习惯也在变化。
“已经很少去线下超市了,可能只有周末有空,平时都是在线上下单送到家。”家住上海的90后消费者林女士表示,“不过,几家线上买菜都有在用,其实感觉差别不大,各家的果蔬也好,网红爆品也好,基本都相互同质化了。”
不光是靠开店,前置仓亦是解法之一,以更多的配送网点,覆盖更广阔的消费者。在沃尔玛2025财年第三财季发布电话会上,沃尔玛公司全球总裁兼首席执行官董明伦介绍,目前沃尔玛中国约有一半的销售额来自数字渠道,这在一定程度上要归功于那里超过350个山姆店分销点网络(前置仓)。
与此同时,盒马还对全国近一半的盒马鲜生门店进行了调改,并通过算法进行升级;自去年起,盒马还重启了前置仓,与盒马鲜生大店组成“1+N”的模式。当时盒马方面透露,试点使用前置仓,是为了加密服务半径,为更多用户提供3公里30分钟内送达服务。
相对应的,多家传统商超也纷纷加入“爆改”行列。2024年,永辉超市通过胖东来帮扶调改和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两种模式,在全国多个城市启动门店调改,逐步向品质零售转型。数据显示,今年初,永辉超市上海首家“学习胖东来”自主调改店开业,开业首日客流超2.5万人次,并带动门店所在的金山万达广场客流超过8万人次。
更进一步的是,电商平台上的价格进入了一个接近完全竞争的市场。这意味着,零售业的变革也要向更深处探索,不仅是业态模式的改变,也要回归商品本身。目前可见的趋势是,众多商超自营品牌商品大量攀升,同时,更多品牌商家研发新品入驻,以期抓住发展机会。
“现在正是发展品牌的最佳时机。年轻消费者购物习惯的深刻变革和线上生鲜电商的蓬勃发展为农产品品牌化铺设的康庄大道。”上海正阳禽业党支部书记、执行董事罗飞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介绍道,“目前,仅是鸡蛋在线上渠道的销售就已占其C端业务的30%,目标是剑指50%。线上渠道天然适合品牌化运营,在新零售环境下,没有品牌基础的产品很难获得销售机会。”
作为连接消费与商品的重要桥梁之一,商超的位置仍不可取代。如今,在消费习惯和需求转换的下半场,无论是服务、配送等细节,还是业态、产品等关键要素,转型探索之路充满了挑战,也饱含着希望。
更多内容请下载21财经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