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湖评论:深刻领悟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

国家安全法颁布施行十周年之际,“国之大者”的粮食安全命题在百年变局中愈发凸显战略价值。从“谁来养活中国”的历史之问到“端牢中国饭碗”的当代实践,粮食安全始终是国家安全不可逾越的底线。面对复杂多变的国内外形势,唯有牢牢把握耕地保护、科技兴农、全民节粮三大关键,才能筑牢粮食安全防线,让“中国饭碗”端得更稳、成色更足。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根本在耕地,耕地是粮食生产的命根子。18亿亩耕地既是红线,又是战略底线,更是关系国家命脉的安全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像保护大熊猫那样保护耕地,严守耕地红线。近年来,湖北省立足省情实际,探索耕地保护新路径。2023年,湖北全省耕地净增81万亩,一举扭转了8年耕地总量持续下降的趋势。正是这份“红线意识”和坚实行动,让中华大地的沃土良田成为保障粮食安全的坚固盾牌,为丰收夯实了不可撼动的根基。

保障粮食安全,关键在于落实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科技创新始终是农业发展的驱动力,坚持以科技创新引领现代农业发展是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必然要求。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首次提出“农业新质生产力”,借助科技革新助力农业迈向更高发展。在浙江“未来农场”,立体化养鱼,亩产效益是传统模式的50倍;数字化养猪,3个人能养上万头猪;智能化养蚕,实现全年不间断产茧。这些生动实践充分证明,科技创新正让中国农业跳出传统窠臼,在提质增效的赛道上跑出“加速度”。

粮食安全,不只在田里,也在餐桌上。节约粮食和粮食生产同等重要,节约粮食相当于再造“无形良田”,可以实现“无地增产”。《粮食节约和反食品浪费行动方案》出台后,“光盘行动”深入人心,全社会形成了节约粮食、反对浪费的良好风尚。节约粮食深深融入餐饮企业生产和个人消费中,餐饮企业通过优化菜品设计,推出“小份菜”“半份菜”单人套餐等菜单,实行“光盘族”打折、“有奖打包”“N减1点菜法”等措施,引导消费者在“吃饱吃好”的前提下,杜绝浪费。与此同时,个人消费者也主动践行节约理念,做到餐厅不多点、食堂不多打、厨房不多做,拒绝“舌尖上的浪费”。这种由社会各层面共同缔造的节粮新风尚,正在华夏大地形成珍视粮食的文明自觉。

粮食安全无小事,须以“红线意识”保根基,以“科技引擎”促发展,以“全民自觉”固长远。从田间到餐桌,从技术到人心,唯有环环相扣、久久为功,才能让“中国粮仓”根基永固,为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提供最坚实的保障。

稿源:荆楚网(湖北日报网)

作者:麻冯全(武汉江夏“青苹果乐园”网评团队)

责编:杨虹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