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奇体验!大同市首批11处智能红绿灯交通装置“上岗”

黄河新闻网大同讯(记者常伟)为扎实推动《无障碍环境建设法》落地见效,切实破解视障群体出行难题,近日,大同市残联联合大同市人民检察院、大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开展“人行横道过街音响提示体验日”活动,首批11处智能红绿灯过街音响提示装置正式“上岗”,为视障人士出行保驾护航,让城市道路充满温度与关怀。

自2023年9月《无障碍环境建设法》颁布以来,大同市残联在继续跟踪全市各类场所无障碍环境建设的同时,本着小切口、大民生的理念,为视障人员安全出行保驾护航,联合检察、公安等相关部门广泛调研、深入讨论,充分征集视障人员的意见,在大同市特殊教育学校、大同市图书馆等11处残疾人集中就读、就业和居住的区域,对人行通道的智能红绿灯过街提示交通装置进行了改造升级,为视障人士的安全出行提供了保障。目前,首批11处智能红绿灯过街提示交通装置已全部安装完毕。

活动当天,10余名视障人士在工作人员陪同下,来到试点路口实地体验新安装的智能红绿灯过街提示交通装置。大同市公安局交警支队技术人员耐心细致地讲解过街音响系统运行原理,该系统通过不同频率声音信号,如绿灯时的连续提示音、红灯时的间断警示音,帮助视障人士精准判断交通信号灯状态,让他们能够安全、独立地通过马路。在引导员辅助下,视障人士逐一进行过街模拟体验,纷纷对这套装置给予好评。

大同市残联副理事长张博表示,人行横道智能红绿灯过街音响提示装置是无障碍设施的关键一环,它犹如视障群体出行的“有声向导”,帮助视障人士安全通过马路。作为视障群体融入社会的“眼睛”,这些设施不仅消除了视障人士出行的物理障碍,更赋予他们独立出行、参与社会活动的底气,让“平等、融合、共享”从口号变为现实,助力视障人士拥抱更广阔的生活舞台。大同市残联还将围绕大同站、大同南站、银行、医院等公共服务场所,对无障碍环境升级改造继续努力,助力视障人士迈向更广阔的生活天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