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2日,中共广州市海珠区委社会工作部与广东财经大学合作意向签约仪式暨校地共建项目启动仪式,在广东财经大学广州校区图书馆国际学术报告厅举行。
活动以“校地协同 共促发展”为主题,旨在构建党建引领、多元协同、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新格局。
广东财经大学党委常委、副书记、校长于海峰表示,学校将依托学科与人才优势,深化“湾区融合、产教融合”战略,为区域社会治理提供智力支持,打造校地联动服务基层治理的“广州标杆”。
广州市海珠区委副书记、政法委书记卢兆华在致辞中强调,社会工作需顺应基层治理的系统化、精细化和数字化转型趋势。他指出,此次合作不仅是项目落地,更是理念、机制与情感的深度融合,为打造“海珠样本”,探索社会治理现代化路径注入新动能。
活动现场,双方签署《合作意向书》和《党建共建协议》,明确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协同创新、服务社会”为原则,在社会工作体系建设、党建联动、人才培养等领域建立常态化合作机制。

合作意向签约仪式
党建共建协议聚焦“组织联建、人才共育、阵地联用、品牌共塑”,推动区校党组织双向赋能,探索党建引领基层治理的实践路径。
活动同步启动首批7个社区“书记工作室”授牌,覆盖素社街、琶洲街等街道。工作室以“书记领办”机制为牵引,通过“团队运作+资源链接+服务落地”模式,推动社区治理从“经验驱动”向“实践创新”转型,形成科学化、系统化的基层治理新范式。

为首批7个社区“书记工作室”授牌
仪式上,“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志愿服务合作基地”正式揭牌,成为校地协同育人、协同治理的重要平台。

“社会工作研究中心”“志愿服务合作基地”正式揭牌
广东财经大学公共管理学院获授“社会工作观察站”牌匾,未来将依托专业力量深入社区一线调研,为海珠区社会治理提供数据支撑与决策参考,打通“学术-政策-实践”转化通道。
签约仪式后,广东财经大学教授艾战胜为270名社区工作者作“百千万工程”专题报告,围绕基层治理实务、数据赋能等主题,系统解析新时代社区工作者的职责定位与专业路径。

广东财经大学教授艾战胜为社区工作者作“百千万工程”专题报告
文|记者 马思泳
图|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