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娲皇宫庙会,人间烟火里的非遗传承

4月5日,庙会期间,游客在娲皇宫景区游览。 涉县娲皇宫景区供图

祭祀祈福仪式、民俗表演、非遗体验、山货市集……3月29日至4月12日,一年一度的娲皇宫庙会在涉县娲皇宫景区举行,这场兼具传统文化底蕴与现代文旅魅力的民俗活动,在启幕首日就吸引了超过一万五千名游客。

4月8日,记者慕名来到娲皇宫,探寻这场庙会爆火的文化密码。

娲皇宫位于邯郸涉县中皇山上,紧依崖壁而建,距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女娲炼石补天、抟土造人的神话传说在当地广为流传。整个娲皇宫景区占地面积达5平方公里,由补天园、补天湖、娲皇宫和补天谷等景点组成。近些年,依托娲皇宫,涉县大力传承和弘扬女娲文化,不但建设了精品文化景区,修建了娲皇宫专线道路、补天广场等重点工程,还举办了娲皇宫“亲子登山祈福”比赛、“春节涉县成语游 女娲赐福好兆头”等一系列文旅活动,让游客在游览中感受女娲文化的深厚底蕴。

娲皇宫庙会开幕当天,来自山西长治的游客郭海军一大早就赶了过来,他说:“我基本每年都会来参加女娲祭祀大典,但每次还是会被充满神奇色彩的仪式和表演震撼到。”在娲皇宫景区补天广场上,挤满了同郭海军一样从各地赶来的游客。广场中央,女娲祭祀大典的核心仪式“上社”正在上演,他们同游客一起沉浸在浓厚的女娲文化氛围之中。

据涉县娲皇宫管理中心主任李向国介绍,涉县祭祀女娲的活动由来已久,在漫长的传承中形成了特色鲜明、系统规范的礼俗,学术界将这一现象称为“女娲文化”。女娲文化涵盖相关建筑、装饰、祭品、礼仪、传说故事、习俗、音乐、舞蹈等,这其中承载历史信息最丰富的又当数“女娲祭典”和一系列民间习俗等。凭借深远的历史意义与独特魅力,女娲祭典多年来吸引无数游客慕名前来,人们在此祈愿家人平安、生活顺遂,更表达着对国泰民安的美好憧憬。2006年,女娲祭典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今年的庙会,娲皇宫景区不仅保留了传统的祭祀活动,还增加了各种精彩表演,如《国泰民安》《女娲赐福》等文艺演出,愿戏、武乡鼓书等非遗表演,为这一传统习俗注入了新的活力。游客来到这里,除了可以参与丰富多彩的庙会活动,还能欣赏由九根铁索悬吊的娲皇阁“活楼吊庙”奇观,观摩被誉为“天下第一壁经群”的摩崖刻经,感受厚重历史和瑰丽文化。

遍览整个景区,女娲补天的古老神话传说与市井生活的烟火气息,在这里交汇,共同编织出跨越时空的文化图景。

“为了让游客玩得尽兴、游得自在,我们在保护和传承女娲文化的同时,也在不断进行业态创新。”据李向国介绍,近些年,娲皇宫景区推出了国风文化沉浸体验,提供汉服租赁服务,游客可穿戴传统服饰游览古建筑群,参与古风摄影打卡等项目;打造国风小吃一条街等功能区,让游客在景区欣赏美景的同时,还可深入感受当地独特的文化魅力。

为了吸引更多年轻人前来,娲皇宫景区还将目光瞄准女娲文化IP周边开发,推出了以女娲文化为主题的手链、国潮用具等文创产品;设计以娲皇宫历史为背景的实景剧本杀,玩家通过解谜探索景区,在娱乐的同时感受文化氛围。通过“传统文化+潮流玩法”的模式,将历史资源转化为互动性强、适合传播的体验项目,满足年轻人的收藏喜好和追求文化认同、社交分享及新奇体验的需求。

在快速城市化的浪潮中,许多文化记忆逐渐被钢筋水泥淹没,但娲皇宫却以活态传承的方式,让女娲文化跨越千年而历久弥新。如今的娲皇宫以其独特的魅力不断吸引着全国各地游客前来寻根问祖、观光旅游。(河北日报记者 田 恬)

关注河北新闻网,了解河北最新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