梨花一开农家乐 美丽乡村添动能 ——民和县隆治梨花赏花季旅游促消费活动见闻

古色古香的梨花景致。
“梨园春色”主题摄影展吸引游客驻足。
游客在梨花下拍照留念。 本报记者 牛玉娇 摄

本报记者 牛玉娇

4月15日,海东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隆治乡天清气朗、暖如夏日,乡道旁、田地里、庭院里,处处可见盛放如雪的梨花。桥头村马场社文化广场上人潮涌动,一年一度的“梨花节”吸引了十里八乡的游客,赏一眼梨花、听一曲花儿、品一品美食,早早开启“醉美”乡村游。

今年的桥头村很不一样,不仅增设了停车场,多了很多“新”摊位,进入梨园的道路两旁还增加了“哪吒闹春”国潮打卡彩绘墙。游客一路赏梨花、拍照,就来到了梨园。精心装扮后的梨树古色古香,树下设置了赏花品茗休憩点,坐满了欣赏表演的游客,还有“梨园春色”主题摄影艺术展,供游客赏梨花之美、品人文之韵。

梨花绽放在枝头,舌尖上的美味藏在乡间。在桥头村,村民纷纷拿出自己的看家本领,成功搭上赏花经济的“顺风车”,有的在现场做焜锅馍馍,有的生起炉子卤起肉,有的将农家乐开进了自家院子里,有的将培育的蔬菜苗搬出了温棚,整个桥头村一派“家家参与,户户红火”的火热景象。

桥头村的铁尕香是乡上的保洁,今年赏花季活动开始前,她就和同伴商量着要“干点啥”。“我们也不会其他手艺,就几个人搭伴儿在现场做焜锅馍馍,买的人很多,昨天卖了60个,今天人多,至少要做100个,一天营业额就有1000元。”第一次“做生意”就有这么好的效果,铁尕香乐得合不拢嘴。

村民赵玉峰却一直都在沾梨花的“光”。从举办第一届“梨花节”开始,他就将自家院子简单改造,摆几张桌子,做起了“农家乐”,卖得最好的是“妈妈做的搅团”。他笑着说:“这些梨树比我的岁数还要大,从来没想过除了卖梨,梨花也能让我们沾光,就是赏花时间太短了,要不然,我的生意能做得更大……”

梨花一开美如画,带来了游客,也带来了无限的发展活力。隆治乡乡长王燕说:“隆治乡的千亩梨园,承载着自然的馈赠,不仅为家乡增添了醉人的画卷,更寄托着我们对丰收的期盼,对幸福生活的向往,近年来,赏花经济带动全乡1000余户农户增收,人均收益2000余元。”

如今,梨花赏花活动已成为隆治乡独有的特色旅游品牌。洁白如雪的梨花始终不变,隆治乡文旅发展的思路却一直在寻求突破与创新。

据了解,隆治乡充分利用果品资源优势,依托“春赏梨花白、夏享农家乐、秋摘瓜果甜”的发展思路,在赏花经济和持续发展乡村旅游上做起了“新文章”。依托此次赏花季活动,隆治乡在桥头村文化广场搭建了特色美食商贸区,有搅团、凉面、凉皮、软梨饮料、冬储梨等乡土特色供游客品尝,并在桥头村的温室大棚设置特色采摘点,从春季到秋季,游客均可亲子互动采摘特色水果蔬菜,还可以“认领”地块种农田,体验农事快乐。在梨园周边的10余户农户家中,还设置有特色农家土味供应点,让游客充分体验土味农家美食,吸引更多游客到隆治欣赏梨花、品尝农家美味、体验乡土风情,从而带动和促进村民多渠道就业增收。

从“哪吒闹春”国潮打卡、摄影达人的光影捕捉,到亲子互动的田园体验、“舌尖乡愁”农家美食盛宴……梨花不仅让游客在隆治乡感受到了春日浪漫,触摸乡村温度,也让桥头村更美,村民的日子更红火!

《青海日报》(2025年04月22日 第6版:省内要闻)

声明:以上内容除注明来源稿件外,均为青海日报原创稿件,未经书面许可严禁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