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童车之都”焕新记!平乡自行车童车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故事

“中国童车之都”焕新记

——平乡自行车童车产业集群转型升级故事

4月14日,河北恒驰车业有限公司员工在赶制出口巴拿马的童车。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在平乡县,每小时有近4万辆自行车及童车产品发往世界各地。

这里,被誉为“中国童车之都”。全县拥有自行车童车上下游企业8000多家,自行车童车产量占国内市场的50%、国际市场的40%,产品远销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创新,让传统产业发生质的跃迁。近年来,该县加强科技创新驱动,培育新经济新业态,加快推动产业集群提质向新。2024年,平乡自行车童车产业集群年营业收入超300亿元。

4月18日,河北恒驰车业有限公司员工在赶制出口日本的童车。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拥抱“智改数转”,数字技术重构“智造筋骨”

轻点一下,就能生产。

4月14日,记者走进位于平乡县的河北科昕电子科技有限公司。生产车间里,技术员轻点智能化调度控制器的按钮,全自动生产线上的机械手立即响应,开始工作。偌大的车间里,仅有4名工人,却能每小时产出500套控制器——这个被称为智能童车“大脑”的核心部件。

平乡童车企业每年至少需要3000万套控制器。此前,由于当地没有企业生产控制器,童车企业大多从深圳采购,成本高,周期长。2022年,平乡县把北京这家科技型企业招引进来,产业链中的这一环终于补全。

车间外,科昕电子的工作人员正在一辆儿童电动四轮车前,测试新研发的AI控制器。

“小伟,打开车灯。”“好嘞,车灯亮了。”“小伟,请朗读一遍《滕王阁序》。”“好嘞,请听好。”

如此智能,是因为装载了“智慧大脑”。该公司销售总监金宇介绍,有了AI控制器,这款电动玩具车实现了人机交互、自动避障、蓝牙连接、在线信息交流等多种功能。目前,科昕电子在北京、上海、邢台设有3个技术研发中心,落户平乡以来,每年研发费用都能占利润总额的10%左右。

科昕电子的楼上,就是河北福贝车业有限公司,“上下楼就是上下游”的产业生态,让研发与生产无缝衔接。

福贝车业的销售经理辛磊告诉记者,正是有了科昕电子的AI控制器,他们才能推出具有防碰撞功能的电动童车,迅速抢占了市场先机。

数字化是童车产业转型的重要方向。平乡县设立产业发展基金,精准投向设备级、产线级、企业级数字化改造关键环节,搭建自行车(童车)产业智联平台,加速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

截至目前,该县已引领20家企业开启“智改数转”之旅,61家企业完成数字化改造,累计扶持72家重点企业“上云”、55家企业实现“两化融合”,产业竞争力大幅提升。

为鼓励企业加大科技投入,加快更新生产设备,平乡县出台一系列惠企政策,一大批自动化焊接设备、数控加工设备、激光切割设备、3D打印技术、自动化涂装设备、智能化检测设备等成为童车企业的“标配”。

福贝车业通过更换节能设备,电机按照加工任务智能调节功率,加工能耗直降5.5%。河北丰维机械制造有限公司对铸造生产线进行改造,年节电400万千瓦时,折合节约标煤705.89吨。

4月14日,河北恒驰车业有限公司员工在赶制出口巴拿马的童车。河北日报记者赵永辉摄

优化产业生态,多个平台激活“产业脉动”

再有几个月,邢台恒鹏车业有限公司最新研发的“小卡布”AI智能交互婴儿车就要上市了。

智能交互,体现在什么地方?该公司总经理王占营告诉记者,这款车除了具有语音手势控制等功能外,还具有自动跟随、避障导航、精准定位防丢等功能。“孩子坐在婴儿车上,大人不用手推,车会自动追随着大人的脚步,即使遇到坡路也不怕,有障碍物也会自动绕过。”

“过去我们靠代工生存,利润率不足8%,现在敢挂‘河北制造’的牌子,底气来自平乡县自行车产业研究院的鼎力相助。”王占营说。

该研究院帮他们先从“改颜值、强筋骨”上找突破口。外观上,用3D建模反复打磨曲面线条,连车的坐垫弧度都模拟了婴儿熟睡时的肩颈曲线。工艺上,引入微弧氧化技术,让铝合金车架呈现“亚光瓷釉”质感,耐刮擦且尽显高端。“最关键的是结构创新,3D应力软件分析出来的结构,让整车折叠后像个精致的旅行包,再也不是以前那种‘傻大粗’的模样。”

在平乡,童车企业不是单打独斗,政府部门搭建的多个平台,优化了产业发展生态,助力企业做大做强。

质量检验平台,消解了企业的“研发焦虑”。在中国轻工业自行车童车玩具检验检测中心主任翟思访的办公桌上,有一摞企业样品分析报告。“在企业新产品研发阶段,我们的12位国家级检测专家就会提前介入,帮助企业缩短研发周期,降低研发成本。”类似这样的无偿服务,他们一年要做1000多次。因此,企业称这里为“共享实验室”。

会展与电商平台,助力企业出海。该县连续举办19届国际自行车童车玩具博览会。今年3月举办的新一届展会,吸引省内外1500多家企业参展,斩获41.5亿元意向订单。全县拥有4个“中国淘宝镇”、31个“中国淘宝村”,引入网红直播基地,带动全县去年实现网络零售额63.8亿元。

创新研发平台,成为企业的技术引擎。该县成立自行车产业研究院暨童车科技创新中心,并与多家知名工业设计公司及国内顶尖科研机构建立合作关系,设立两个院士工作站,持续推动童车产业创新发展。

从单打独斗到共生共荣,如今的平乡县,呈现出产业集聚、人才汇聚、创新涌动、要素集约的强劲发展势头。

今年3月,“邢台天富杯”自行车大赛在该县老漳河森林湿地公园鸣枪开赛。400名骑手穿越自行车产业园区,将竞技激情与产业名片完美结合。这场融合“体育+文旅+产业”的赛事,蕴含着当地推动产赛融合发展的深意。

按照计划,今年平乡县将举办10场自行车大赛,涵盖自行车专业赛事、大众骑行活动、京津冀儿童滑步车比赛等,创新打造赛事消费新场景,全力打造“自行车名城、新文旅之乡”。

人才矩阵筑基,产学研融合锻造“创新大脑”

4月14日,平乡县职业技术教育中心的教室里,数十个年轻人正在一名老师的指导下,学习电商销售的实操技巧。从墙上写有“2025年新型职业农民培养项目”的条幅上可以看出,这是一堂面向社会人群开展的公益培训课。

李宏达是该项目电商培训班的第二期学员。去年大学毕业后,他回到家乡,投身父母创办的平乡县顽皮虎童车有限公司。传统销售渠道不畅,他一直想系统地学学网上销售的新技能,今年3月,得知县职教中心的开班消息,便抢先报了名。

课堂上,老师讲解着电商平台的运营逻辑、直播带货的技巧。课下,李宏达反复练习相关操作,逐渐掌握了电商运营的核心技能。目前,他正为开设网店做着准备。

平乡县职教中心的对面,就是好孩子北方工业园。2011年,作为全球婴儿车行业的领军企业,好孩子集团落户平乡,成为带动当地童车产业转型升级的“发动机”。县职教中心党总支书记梁云朋告诉记者,这些年,他们与对门的好孩子集团深度合作,企业工程师定期来校授课,学生分批进车间“拜师”,这种“课桌连着生产线”的合作模式,让产教融合的路越走越顺。

锚定产业特质,优化人才生态。近年来,平乡县紧扣童车产业发展趋势,系统推进“职教+产业”协同育人工程,形成了产业园区与职教园区“双区联动”、校企协同、工学交替的育人机制,通过“订单班+现代学徒制”双轨培养方式,实现了“产业需求精准对接、教学过程动态调整”的定制化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目前,该县已与好孩子集团等49家龙头企业签订校企合作协议,高标准建设实训基地,定期安排学生实习,仅县职教中心就累计为企业输送了近万名本地能工巧匠。

在产学研的深度融合中,平乡县还借助高校智慧,不断推动企业创新。

河北恒驰集团与河北科技大学合作共建产学研实习基地,组建研发“尖兵连”,攻关自行车零部件的轻量化与高强度技术,成功推出新型铝合金车架,重量较传统车架减少20%,强度提升30%,大幅提升自行车性能与品质。

人才活水的充分涌流,激发了产业创新的无限潜能。通过“凤还巢”计划,该县柔性引进行业领军人才,同步推进“本土工匠孵化工程”,近三年全县授权专利总量达9919件(含发明专利48件)。

“现在平乡工人不再拼体力,比的是操作机器人的精度。”平乡县科技和工业信息化局局长李辉介绍,近三年该县培养的2.8万多名技工中,超3000人进入研发岗位,推动产业从“代工贴牌”向“自主品牌”跃升。(河北日报记者 李巍 王永晨)

编辑:帆帆

来源:河北日报客户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