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潮涌动处,奋楫扬帆时。近期,长治市上党区城乡统筹振兴试验区(以下简称“振兴试验区”)各项重点工作正有序推进,为高质量发展再蓄新动能。

数字蔬菜大棚内的草莓园中,清甜果香扑面而来,绿色藤蔓相互交织,为游客带来沉浸式的采摘乐趣;上党区“千万工程”振兴村示范项目(管网提升改造工程)开工,探索打造美丽乡村新样板;山西农业大学乡村人才振兴学院太行分院揭牌仪式拉开了新一年度校地合作序幕,振兴试验区新型农业产业化项目同步启动;上党区的“领头雁”们走进农村发展壮大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专题培训班,基层干部集体“充电”……
从蔬菜大棚到建设工地,从培训课堂到实践基地,振兴试验区正在释放振兴的活力,展现发展的动力。

在振兴村管网工程改造项目施工现场,机器轰鸣声不绝于耳,工人们抢抓工期。
据介绍,该项目建成后,将有效改善振兴村人居环境,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带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人居环境不断升级的同时,振兴试验区农业产业也在“刷新”进度条。
在振兴村数字蔬菜大棚内的草莓园中,智能化管理系统和环境监测、自动灌溉等设施能精准调控温湿度与光照,为草莓打造适宜“小气候”,进一步提升种植效率。
“很多村民都来参与大棚管理、采摘、包装等工作,在家门口就业增收。”在草莓园务工的张国灵说。
2月17日,长治市上党区城乡统筹振兴试验区召开会议,明确2025年将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规划整合乡村自然景观、田园风光和农耕文化,促进农业与旅游产业深度融合,拓宽农业发展路径。
“在‘土’上谋出路、‘特’上求不同、‘产’上下功夫,因地制宜推动振兴试验区一体化发展,写好振兴文章。”振兴试验区党委书记牛扎根介绍说。

在振兴试验区的转型之路上,“文旅+”产业不断扩容,美丽休闲经济、文旅康养、教育培训等多种业态不断涌现。
春节期间,振兴小镇里人潮涌动,国潮小舞台前围满了观众。高台花鼓、踩高跷等非遗民俗精彩上演,绛州鼓乐和八音会等表演为传统节日增添了地道的“山西味”。
从“春节嘉年华”到正月十五元宵灯会、从二月十五根祖文化艺术节到五月端午民歌大赛、从国庆节小长假到九九重阳文化旅游节,振兴小镇通过丰富旅游产品和旅游营销策划,形成了“季季有看头、常年不断线”的文化风景线。
“近年来,振兴试验区春节嘉年华活动吸引着四方宾朋赴新春之约,振兴不夜村让国潮文化大放异彩,农业科技体验园老少皆宜,美食盛宴让‘烟火气’由此升腾。”长治市委常委、常务副市长崔元斌表示,文旅产业的崛起成为振兴试验区抓改革、促发展、惠民生的有力推手。

“乡村振兴的核心是‘人’,既需要提升本地村民素质,更需要吸引外来人才助力产业升级。我们要深耕人才沃土,培育人才摇篮,助力人才进阶。”在牛扎根看来,重视人才力量,才能激发创新活力,振兴之路才能走得深远。
带着这样的愿景,以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为目标,振兴试验区积极深化校地合作。3月6日,山西农业大学乡村人才振兴学院太行分院落户长治市上党区振兴试验区。
“太行分院是山西农大在吕梁建立分院后,在山西省内建立的第二所乡村人才振兴学院,将辐射太行山地区的乡村人才培养。”山西农业大学党委书记廖允成表示,山西农大将结合振兴村资源禀赋和发展需求,进一步发挥在人才、技术、学科等方面的优势,实施农文旅融合产业引领工程项目,开展乡村振兴人才教育培训等。
“未来,振兴试验区将在山西农大的帮助下,积极构建‘科技驱动、产业带动、人才联动’现代农业体系,打造‘两园三化’发展格局,同步实现现代农业产业化、产品加工精细化和人才培训智能化。”牛扎根介绍说。

3月14日,振兴试验区召开了上党·振兴2025年经济工作暨劳模表彰会议,系统规划2025年的重点任务;3月17日,振兴小镇召开机关工作例会,优化工作节奏,推动各项工作落地见效;3月19日,2025年京长对口合作革命老区高质量转型发展调研组走进振兴小镇开展实地调研……
一年春作首,万事行为先。紧锣密鼓的工作描绘出春忙图景,为振兴试验区注入勃勃生机。
“如今,振兴试验区已成为上党区转型发展的前沿阵地,是上党区经济结构优化、发展动能转换、乡村振兴提速的重要引擎。”上党区委书记张驰说。(来源:新华网)
编辑:邢璐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