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临沂市沂水县上常庄村,党支部书记苗永会面对手机镜头,热情推介村民自种的爬豆、小米、干辣椒等农产品,这一幕正是当下乡村振兴浪潮中鲜活的缩影。近年来,越来越多原本对手机操作并不熟练的村支书,为了给农产品带货增加流量,开始努力学习新技能,从最初连怎么玩手机都摸不着门道,到后来绞尽脑汁拍摄短视频、想方设法提升直播间流量。他们的努力不仅为农产品打开了销路,也带火了一批支部书记,探索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乡村振兴路径。

传统农产品销售常受限于地域和渠道,农民丰产不增收的困境长期存在。而村支书直播带货的兴起,打破了这一僵局。村支书作为基层治理的“领头雁”,其身份天然具备公信力。消费者对“支书推荐”的农产品更易产生品质信任,尤其对“纯天然无污染”的标签接受度更高。同时,抖音等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能将乡村直播间精准推送给潜在消费者,实现“小村庄”与“大市场”的高效连接。例如苗永会直播间中“走亲访友佳品”的定位,既贴合消费场景,又凸显了乡土人情价值。
这些村支书为了让直播间有更多流量,付出了诸多努力。他们从零开始学习拍摄短视频,研究视频的选题、脚本、拍摄技巧和后期剪辑。有的支书为了拍出更吸引人的视频,天不亮就到田间地头捕捉农产品生长的最美瞬间;有的支书为了让视频更有趣味性,不断尝试新的创意和表现形式。在这个过程中,一批原本默默无闻的支部书记逐渐被大众熟知,他们的名字和所在的村庄也随着直播带货的热潮走进了更多人的视野。
支书直播不仅是销售方式的变革,更是基层治理能力的升级。村支书实现了从“管理者”到“服务者”的角色转型,需掌握电商运营、品牌包装等新技能,带动村民共同学习数字化工具。通过党支部统筹,可整合分散的农户资源,统一品控、物流和售后,避免个体农户单打独斗的劣势。上常庄村的“集体晒场”“统一包装”等做法,正是组织化运营的体现。
要让“直播间热销”转化为长期效益,还需深化多方面探索。在产业链延伸上,推动初级农产品向深加工发展,如将干辣椒制成辣椒酱,提升附加值;在品牌化建设方面,打造“一村一品”特色 IP,例如通过“常庄晒秋”等文化符号增强记忆点;在数字基建配套上,完善冷链物流、仓储设施,解决“最后一公里”物流瓶颈。
支书直播间的一股股“新流量”,乡村振兴与数字经济深度融合的成果。它既为农民增收提供了“短平快”的解决方案,也为乡村产业振兴注入了持久动能。未来,若能进一步强化政策支持、培育本土电商人才,这一模式或将成为乡村振兴的“标准配置”,让更多藏在深山的优质农产品“飞入寻常百姓家”,书写出乡村振兴的新篇章。
来源:今日头条·稀李呼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