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年3月举办的德国法兰克福暖通制冷及厨房卫浴展览会(以下简称法兰克福展)上,惠达卫浴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惠达卫浴)凭借健康环保的设计理念,在国际馆中脱颖而出,成为唯一参展的中国品牌,彰显了中国卫浴品牌的强劲实力。
此次参展,惠达卫浴多款智能产品备受瞩目。其针对国外客户设计的人性化细节,赢得了众多参观客商的高度赞誉:“惠达的产品不仅拥有领先的技术优势,更传达了东方美学对‘人居和谐’的深刻理解。”惠达产品不仅顺利通过美国ETL、欧洲CE等严格认证,还畅销全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已然成为“中国制造”的一张亮丽名片,助力新时代唐山陶瓷在国际舞台上大放异彩。

惠达卫浴股份有限公司卫浴生产线工作场面。记者 闫军 摄
惠达卫浴凭借自身的拼搏,在国际舞台上绽放光芒,它不仅是一家企业的成功,更是唐山陶瓷传承创新的生动缩影。
陶瓷是唐山的一张亮丽的名片,也是一份弥足珍贵的物质文化遗产。回顾历史,有明确文字记载的唐山陶瓷生产,始于明朝永乐年间,距今已有近600年的历史。明清时期,唐山陶瓷迎来了辉煌时刻,窑火熊熊燃烧,昼夜不熄。清光绪年间,棕釉粗碗开始生产,施化妆土的灰胎白瓷和少量仿古瓷也应市而出,丰富了陶瓷的品类。
近代,随着西方工业技术的传入和开滦煤矿的建成,为唐山陶瓷带来了新的机遇。启新瓷厂、德盛瓷厂及东西缸窑各陶瓷厂,纷纷采用机械设备和新技术,实现了从手工作坊到规模化生产的转变。中国第一件机制卫生瓷——水槽就在启新瓷厂诞生。随后,唐山诞生了中国第一件卫生洁具、第一件骨质瓷、第一块内墙瓷砖、第一件贴花瓷器、第一件釉中彩瓷、第一套雕金茶具、第一件高温化学瓷“坩埚”……唐山也被誉为“中国北方瓷都”。
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是唐山陶瓷发展最为辉煌的时段。陶瓷产品质量、生产技术得到了大幅度提升,陶瓷出口贸易和经济效益显著提高,成为我市经济的支柱产业,唐山在全国陶瓷行业中居领先地位,逐渐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风格。其装饰技法丰富多样,雕金、喷彩、釉中彩等技法的运用,使唐山陶瓷具有独特的艺术魅力。从二十世纪六十年代至八十年代,在日用瓷领域,相继研发推广了骨质瓷(红玫瑰牌)、白玉瓷(白玉牌)、玉兰瓷(玉兰牌)、白兰瓷(白兰牌),被合称为唐山陶瓷“四朵金花”,代表了当时唐山作为“北方瓷都”的技术创新与艺术成就。骨瓷瓷质润泽、光灿莹洁、胎质细致,被誉为“国际高端瓷代表”,产品进入钓鱼台国宾馆。白玉瓷瓷质细腻、釉面光润、白中泛青,成为唐山陶瓷的代表,不仅在国内享有盛誉,还远销海外。
历经岁月变迁,唐山陶瓷始终紧跟时代步伐,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发展,规模持续壮大,产品品类愈发丰富,在国际市场的影响力与日俱增。记者走进惠达卫浴产品展厅,首先进入视线的就是最新的智能卫浴产品,据介绍,除了传统冲水和坐厕功能外,智能马桶还具有按摩、加热、烘干、除臭等多种功能,可以为用户提供个性化设置,智能卫浴产品越来越受到消费者的喜欢,呈现快速发展态势。生产厂房内,更是一片热火朝天的繁忙景象:智能化卫浴生产线上,机器人成为主角,它们在施釉、搬运、装窑、自动注浆及多层自动化存储等环节中精准操作,高效完成各项任务。惠达卫浴行政部经理马英介绍,早在2003年,惠达卫浴便首次亮相法兰克福展,成为中国卫浴品牌进军国际舞台的先行者。此后,惠达卫浴持续参展,将展会作为接触国外用户的前沿窗口,借此及时了解客户需求,紧跟国际卫浴产品技术研发趋势。惠达卫浴总裁王佳表示:“未来,我们将持续加大卫浴创新技术的研发力度,推动健康卫浴产品的普及,让全球用户都能感受到中国品牌的品质与温度。”
作为产业生态的突出代表,卫浴之外,唐山陶瓷产业依托丰富的产品矩阵,同样展现出强大的竞争力。丰富多样的产品类型,涵盖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从满足人们日常饮食起居的日用瓷,到助力城市建设的建筑瓷;从保障生活品质的卫生瓷,到蕴含高科技的高新技术瓷,再到展现艺术之美的美术陈列瓷……如同一朵朵盛开的花朵,在陶瓷产业的花园中争奇斗艳。
近年来,我市正以前瞻性的战略眼光和积极有力的行动,全力打造现代陶瓷产业体系,加快转型升级步伐。我市相继出台《唐山市振兴陶瓷产业行动方案(2022—2025年)》《唐山市中国北方瓷都振兴促进条例》,为陶瓷产业的发展绘制了一幅详细而科学的蓝图。
在产品国际化方面,唐山陶瓷以打造国际品牌为目标,积极推进品牌战略,不断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目前,全市拥有“惠达”“唐陶”“金卫陶”“梦牌”“隆达”“海格雷”6家中国驰名商标企业,以及“红玫瑰”等3个中国名牌产品和25个省著名商标。
同时,我市正通过“陶瓷艺术基地”和“大师工作室”整合艺术资源,推动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融合。博玉陶瓷将定制化服务延伸至酒店、机场等场景,结合文化IP开发高端艺术衍生品。未来,陶瓷产品将更加注重文化叙事功能,融入京津冀文旅产业,打造“陶瓷+旅游”新业态,提升附加值。
未来,唐山将持续推动唐山陶瓷在技术创新、数字赋能、绿色转型等多维度发力,推动产业向高端化、智能化、全球化迈进,实现陶瓷产业振兴的高质量发展之路。(记者 唐建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