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湖北日报评论员
春风拂面,岁月向荣。
每一片飞花,都绽放人文山水的绚丽多姿;每一滴江水,都蕴含荆楚大地的强劲脉动;每一帧风景,都连通丰厚古风和斑斓今韵。
2018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湖北省博物馆精品文物展时指出:“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华文明发展史上地位举足轻重。”
去年11月,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湖北时,肯定湖北历史文化底蕴深厚、红色资源丰富,要求我们“在加强文化资源保护和推动文化创新发展上担当使命”“打造精品文旅品牌和线路,把文化旅游业培育成为支柱产业”。
眼下,春山、春水、春花,仍在接续演绎“一万次的春和景明”。适逢湖北文化旅游发展大会开幕,这场“春日宴”,是牢记殷殷嘱托、聚力改革创新,以全球视野重构湖北文旅发展坐标的深入谋划,是强化支点意识、抬升发展标杆,以更大力度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的深度掘进。

今年全国两会期间,来自湖北的赏樱邀约发往世界。
随着这张“请柬”发出,湖北有志献给世界的,不只是樱花,不只是春天,更是四季流转中的姹紫嫣红开遍。
春赏樱、夏看荷、秋品桂、冬观梅,揽山水之美、得人文之胜,湖北的每一个季节,都是一幅美丽的画、一本厚重的书、一首激昂的诗、一座丰饶的园、一架通达的桥。
神农秘境,绘制绿色奇迹的基因图谱;武当神韵,映照道法自然的东方美学;三峡壮美,呈现山河万古的人间奇境;文武赤壁,书写千古风流的诗情豪迈;白云黄鹤,铺展气韵灵动的诗笺画轴;铁血红安,连通历久弥新的红色血脉。
755个湖泊星罗棋布、4231条河流纵横交织,长江、汉江、清江如三条玉带镶嵌……湖北文旅的厚重家底,挥毫泼墨的山河长卷,把暮去朝来的光阴熔铸成五线谱,让每一个音符都生长着通向未来的根须。

武汉西北湖绿化广场樱花树大面积盛放,形成一片浪漫的花海,湖面、樱花、绿道交织出了一幅生机盎然的城市春景画卷。(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任勇 摄)
精雕细琢成大器,东湖绿道以世界级生态绿心重塑城市会客厅;随州曾侯乙编钟入选第八批《世界记忆(国际)名录》,这张金石回响的国际文化名片更加熠熠生辉;无边无际的稻浪,连接起屈家岭遗址的碳化稻粒与洪山实验室的“水稻芯片”;万里茶道的历史辙痕,在中欧班列的汽笛声中贯通古今。
3月份上中旬,从武汉天河机场口岸出入境的外国人同比增长23.83%,免签入境人次同比增长158.83%。4月3日,武汉地铁线网客运量达541.61万乘次,位列线网历史第三高,也是今年继3月21日、22日之后,第三次进入“500万+”。清明假期,湖北文旅市场供需两旺,赏花、夜游、都市休闲游、乡村体验游等热度持续走高,武当山、黄鹤楼等重点景区游客“人从众”。
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湖北,这个坐拥天下之中、九省通衢的省份,以文化之韵加注山川之美,以创新之墨晕染大地之景,笔耕不辍地书写着荆楚版“人文经济学”。

省委、省政府把“大力实施文化创新战略”作为支点建设的“七大战略”之一,并由此锚定目标: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
观察世界各国走向现代化,特别是发达国家走向现代化的历程,文旅产业都起了非常重要的支撑作用。直到现在,一些发达国家文化和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的占比也还是很高的,有的发达国家占比超过了20%。
国家统计局发布的数据显示,2023年全国文化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59464亿元,占GDP的比重为4.59%,全国旅游及相关产业增加值为54832亿元,占GDP比重为4.24%。这既说明我们有很好的基础,也说明我们还有很广阔的空间。
取认识和实践层面的公约数,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需要具备以下特征:国际化的客群结构、综合性的产业影响、多样化的产品形态、独特性的品牌形象、便利化的政策举措、智慧化的城市治理、现代化的基础设施、专业化的人才团队、持续化的发展愿景等。

宜昌秭归长江西陵峡香溪峡口朝日初升,满江清澈的碧水面上,大小船舶驶过秭归县屈原镇水域。(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通讯员 郑家裕 摄)
全国不少地方都提出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比如,江苏在发展艺术创作、保护和传承文化遗产、文化为民惠民、扩大文旅消费服务、强监管优服务五个方面全面发力;重庆着力构建遗产古迹、魔幻都市、烟火生活、城郊休闲等各具魅力的都市旅游产品体系;山西推进商文旅、农文旅、体文旅、交文旅等融合发展;贵州深入实施红色文化重点建设、阳明文化转化运用、民族文化传承弘扬、屯堡文化等历史文化研究推广“四大文化工程”。
文旅是叩开人类心灵大门的那声“门铃”,推动文旅向更高层次发展是无可回避的现实课题。在这样的发展格局和态势里看,湖北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就是通过推动文旅产业高质量发展,不断提升荆楚文化影响力,赋予支点建设以丰富的人文内涵、文化底蕴、文旅支撑,赠予世界以诗意回响。

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需要提高站位、瞄准一流,以更大力度、更实举措推动湖北文旅产业突破性发展、整体性提升。
文旅产业发展所处的坐标系在发生深刻变化。最明显的表现是,我国现代化进程纵深推进,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于文化和旅游消费的需求在不断升级。过去消费的是实物,现在主要消费的是服务,过去看重的是产品的实用价值,现在更看重产品的情绪价值。
文旅产业发展呈现的新图景可谓是风生水起。国家博物馆去年推出了凤冠冰箱贴,半年就能卖出80多万个;当有的地方还在为多吸引游客在当地多住一夜而犯愁时,去年旅居云南的人数达到389万,平均旅居天数是80天;《哪吒2》闪亮春节档并持续火爆,票房收入超156亿元。
实现突破性发展、整体性提升,我们的接待体量应该处于领先水平,在大区域范围内名列前茅,且国际游客接待量在游客接待总量中占据一定比例;文旅产业综合收入占GDP的比重需要保持良好的增长态势;文旅事业发展对乡村振兴、共同富裕、生态保护、农民增收等工作的贡献度还需要提升;文旅要素结构、文旅吸引力谱系等都需要上台阶。

武汉市黄鹤楼周边山体层林尽染。(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刘曙松 摄)
实现突破性发展、整体性提升,我们还要下更大力气建设一流文旅品牌、提供一流文旅产品、策划一流文旅创意、发展一流文旅业态、打造一流文旅服务;实事求是评估我省文旅产业发展现状基础,奔着问题去、盯着问题改;推动链态融合,做好“旅游+”文章,系统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传承和活化利用,整合资源力量,精心打造若干世界级旅游景区和旅游线路,持续优化文旅产品供给;大力宣传推介,完善提升我省文旅品牌标识和品牌体系,创新运用多种方式,传播湖北文旅品牌,打造文旅宣传矩阵,营造人人关心、人人支持、人人参与文旅产业发展的浓厚氛围。
文化和旅游消费群体多元、场景丰富、链条很长,可以说几乎没有增长的天花板。向着打造世界知名文化旅游目的地加压奋进,湖北赠予世界的,将不只是高峡平湖的人间奇迹、飞架南北的天堑通途、楚辞汉赋的瑰丽浪漫、大江东去的江山胜景,更有经济社会的生机迸发、支点建设的万千气象、人民生活的一路繁花。
湖北日报客户端,关注湖北及天下大事,不仅为用户推送权威的政策解读、新鲜的热点资讯、实用的便民信息,还推出了掌上读报、报料、学习、在线互动等系列特色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