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我市食用菌产业的领头雁,大孝堡镇聚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陈俊海凭借执着与创新,通过潜心研发“草菇+双孢菇”轮作新模式,智能化改造菌棚,引进良种,实现食用菌全年生产,蹚出增收新路径。
在大孝堡镇聚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的智能化菌棚内,六层立体钢架菇床整齐排列,双孢菇在恒温环境中蓬勃生长,散发着盎然生机。理事长陈俊海正热情给前来取经的考察团分享种植技术。这样的考察团陈俊海每月都要接待三四批。

大孝堡镇聚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 陈俊海:
新疆的、陕西的、河北的,周边县市的都有,各式各样的。罐头厂过来寻求合作的,还有修建基地的,今天运城农业局过来,他们要建大基地,想依靠咱们给他们提供技术。周边县市的一般我就帮他们把基地建起来,技术跟销售都给他们管起来。
陈俊海在双孢菇种植领域深耕十余年,为了提高种植效益,他另辟蹊径,将目光投向玉米芯、牛粪等常见农业废弃物,经过反复试验、成功研发出“草菇+双孢菇”轮种模式。草菇生长周期短,双孢菇生长周期相对较长,二者轮种,既能充分利用培养料中的养分,又能缩短种植周期,显著提高土地利用率和产出效益。2023年,陈俊海又瞄准菌棚智能化改造,成功打破季节限制,实现全年不间断循环。

大孝堡镇聚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 陈俊海:
以前的农民棚只能局限于两季春秋,夏天、冬天就不能生产,现在改造过以后,一年四季都可以生产,对“一料两用”这种模式起到很大作用,种过草菇以后再种双孢菇,智能化改造后的棚子产量也高,时效也短。
为推动食用菌产业高质量发展,陈俊海主动对接山西省农科院、山西农业大学等科研院校,围绕食用菌品种改良、育种、栽培技术展开合作,成功引进优良品种,提升产业竞争力。

大孝堡镇聚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 陈俊海:
前年,山西农科院选拔基地选到咱这儿,刚开始给他们培育,跟以前双孢菇系列里边192、2706相比较起来,一平米台蘑能提高到8到10斤的产量,这个台蘑口感好,人们认可度高。今年山西农业大学给咱们授牌草菇菌实验基地,全山西省71家,全孝义唯一1家,通过和人家合作,技术方面又提高一步,人家在菌种、技术都有保障。
采摘后的双孢菇“行程满满”。一部分经过清洗、加工后发往附近批发市场,成为本地居民餐桌上的佳肴。还有一部分运往省外罐头加工厂,加工后远销国外。目前,陈俊海的11个大棚年产值超过400万元,科技赋能不仅让合作社产量、产值实现翻番,更带动周边村民就业增收。

大孝堡镇聚丰种植专业合作社联合社理事长 陈俊海:
双孢菇一直就没有滞销情况,每年的双孢菇大一点的市场就是北京、广州、沈阳,小一点市场的就是孝义本地太原,太原市咱们就供不应求,现在人们生活水平高了,对健康要求高。
合作社工人 田玉香 :
我2016年来了这儿,离得家里近,家里有事儿也能回去,跟去了城里打工挣得也差不多。

眼下,正是双孢菇基地迎来新一轮收获,陈俊海正带领工作人员加紧采摘、分拣、打包、发货,基地里一派繁忙景象。一丛丛破土而出的双孢菇,不仅仅是生命对春天的献礼,更是陈俊海智慧与勤劳的见证。
记者/倩倩 李霖 祥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