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拉松比赛拒绝“低龄跑者”,该是共识

近日,一名12岁的男孩在贵州遵义红花岗半程马拉松中跑出1小时17分钟41秒,达国家三级运动员标准,且离国家二级运动员标准十分接近。这一事件引发关注。不少网友对其表现点赞,但也有网友表示担忧,认为此举不值得提倡和表扬。

近年来,9岁男孩跑完42公里全马、6岁女童替父蹭跑全马、10岁女孩跑马拉松等新闻频频冲击公众视线。岁数这么小,成绩却这么优异,很难不让人“惊掉下巴”。但是,这些事件却难消违规之嫌。

以此次遵义半马为例,《中国田径协会路跑赛事管理办法》明确规定,参加半程马拉松项目的运动员须年满16周岁。根据遵义半马的《参赛办法》,参赛者也须年满16周岁。据此,年仅12岁就参赛并不合规。当然,前述《参赛办法》似乎留有“口子”:18岁以下未成年人参加半程马拉松赛需其监护人或法定代理人在报名时知晓和同意比赛规程,并且在赛前领取参赛物品时,签署参赛声明。据报道,赛事组委会就以该男孩系组委会特邀参赛、“家属签订了免责声明”来回应此事,以示程序合法。

然而,无论从法规语境还是从现实层面来说,“18岁以下未成年人”都不包括16周岁以下,“签订免责声明”也不该成为模糊年龄边界的理由。

马拉松规则之所以确定年龄门槛,而不是放开年龄限制,是出于抵御参赛风险的考量。马拉松是一项对体能、心肺功能和心理承受力要求极高的比赛,未成年人尤其是低龄未成年人,正处于骨骼发育阶段,并不适合跑马。专家多次警告,儿童骨骼组织含钙量和硬度不够,长距离跑步,地面对身体的冲击可能会对儿童骨干造成损伤,过量跑步甚至可能会造成下肢长骨两端生长板损伤,对骨骼发育造成不可逆的损伤。加之儿童内脏功能发育不完善,盲目跑马易造成供氧不足甚至晕厥。

有人认为,如今少年儿童发育情况并不一致,不排除有人天赋异禀,何必“一刀切”地限制16周岁以下人员参赛?这种观点不值一驳,其实,真想参加马拉松接受锻炼,完全可以由监护人陪同参加不限年龄的“欢乐跑项目”,何必非半马、全马不可?

如果马拉松或半马组委会放松“年龄监管”,给违规参赛者“开绿灯”“搞特殊”,就容易助长这股浮躁风气,在更大范围内形成乱象。值得一提的是,尽管一些马拉松项目对违规参赛做出了处罚——如取消成绩、禁赛,但不排除有的马拉松组委会与违规参赛者“合谋”,以图产生轰动效应、助力做大地方马拉松市场“蛋糕”。

低龄未成年人心智并不成熟,在监护人的要求下被动地走上万人瞩目、一不小心就引发争议的马拉松跑道,并不利于自身健康成长,对旨在打造品牌效应的马拉松项目而言也没有好处。从科学、规范、理性的角度推动马拉松发展,对违规参赛现象说“不”,保护未成年人身心健康,呵护马拉松这项全球性体育运动的声誉,正当其时。

多年前,幼童参跑马拉松,被媒体当成佳话宣扬过。但随着全社会对于马拉松内涵及体育伦理认知的加深,拒绝“低龄跑者”过早踏入马拉松赛道,已成共识。这个过程,体现了时代的进步。事实一再说明,“低龄跑者”在马拉松跑道上浮现,并非亮点,也绝非个体与集体的光荣。以全球视野来看,这种现象也是逆潮流的,我们不能再在态度上纠缠不清了。

发展马拉松,离不开各路民间高手的支撑,更离不开主办方和马拉松爱好者对于体育精神的敬畏。坚守比赛规则,维护参赛秩序,以安全和公共利益为重,是马拉松行稳致远的永恒前提,谁都不能“破例”。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 伍里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