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肿瘤的 “神秘世界” 里,有些肿瘤就像隐藏极深的 “狡猾间谍”,很难被发现,等察觉到它们的存在时,往往已经 “作恶多端”,出现了多脏器转移。提到这类肿瘤,很多人脑海中第一个蹦出的可能是胰腺癌,它凭借高隐匿性和高危害性,稳稳拿下了 “癌中之王” 的称号。可你知道吗,除了胰腺癌,还有一种常见肿瘤同样十分善于 “伪装”,它就是肠道肿瘤,尤其是结直肠癌,正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

结直肠癌,作为恶性肿瘤中的 “高发选手”,在全球范围内兴风作浪。每年,全球约有 185 万人被它 “盯上”,而在我国,这个数字也相当惊人,每年新发病例约达 50 万。更让人痛心疾首的是,近乎一半的患者因为没能在早期发现并及时治疗,最终失去了宝贵的生命。就拿浙江省来说,从 2015 年到 2022 年这八年时间里,通过癌谱数据能清楚看到,结直肠癌的发病率从 35.67/10 万一路攀升至 50.40/10 万,涨幅高达 41.30%;死亡率也从 14.93/10 万增长到 18.25/10 万,增幅为 22.24%。这些不断上升的数字,就像一声声警钟,时刻提醒着我们肠道肿瘤防治的紧迫性。所以,对于肠道肿瘤,早筛查早治疗就显得尤为关键,而在众多筛查手段中,肠镜检查堪称早期发现结直肠癌的 “秘密武器”,是当之无愧的金标准。
肠镜:肠道健康的 “火眼金睛”

人体的消化道,宛如一条长长的 “生命通道”,从口腔出发,依次经过咽、食管、胃、小肠、大肠,最后抵达肛管,是一条由肌肉构成的复杂管道。消化道从口腔延伸到肛门,还能细分为上、中、下消化道。而肠镜检查,就像是给这条 “通道” 安排了一位细致入微的 “侦察兵”。检查时,肠镜会小心翼翼地从肛门进入,然后依次 “游历” 直肠、乙状结肠、降结肠、横结肠、升结肠、回盲部,直至回肠末端。在这个过程中,肠镜就像带着高清摄像头,能够将肠壁粘膜、血管和褶皱的情况看得清清楚楚,全面又细致。无论是肠壁上小小的炎症,还是初现端倪的病变,都很难逃过它的 “眼睛”。正因如此,肠镜检查在结肠疾病的诊断和治疗领域,成为了最为常见、有效且可靠的方法。
大家都知道,肠癌的发展往往有迹可循,绝大多数肠癌都是由息肉一步步演变而来。这就好比一颗 “坏种子” 在肠道里慢慢生根发芽。如果能在早期做肠镜检查,就相当于在 “种子” 刚冒头的时候,就发现了它。一旦在肠镜检查中发现息肉,医生完全可以当场将其切除,把肠癌的隐患扼杀在摇篮里。从这个角度看,肠镜检查的意义远超我们的想象,它不仅是诊断疾病的手段,更是预防肠癌的有力武器。

做肠镜,真有那么可怕?
在很多人的认知里,肠镜检查简直就是一场 “噩梦”,一想到要经历禁食、喝泻药,最后还有一根长长的管子伸进体内,心里就直发怵。不可否认,肠镜检查确实会带来一些不适。过去,喝泻药可能是个让人头疼的环节,味道苦涩不说,而且需要喝下的量还不少,就像要完成一项艰巨的 “喝水任务”。但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现在的泻药在口感和剂量上都有了很大改善。如今的泻药,没那么苦了,需要喝下的泻药量也减少了,这让准备做肠镜的人轻松了不少。
至于检查时那根进入体内的长长的导管,很多人光是想想,后背就直冒冷汗。其实,检查过程中的不适程度,和医生的手法有着很大关系。经过专业培训的医生,手法娴熟,他们操作肠镜时,就像经验丰富的驾驶员开车,稳稳当当,尽量避免给患者带来明显不适。而且,当我们想到肠镜检查能为我们的健康带来巨大益处,这些暂时的不适似乎也就变得没那么难以忍受了。毕竟,用短暂的不适,换取对肠道健康的清晰认知,怎么看都是一笔 “划算的买卖”。

要是你实在害怕,也别担心,现在有无痛肠镜可供选择。无痛肠镜,简单来说,就是在检查前使用催眠镇静药物,让患者进入浅睡眠状态。在这个过程中,患者就像美美地睡了一觉,等醒来时,检查已经顺利完成了。我自己就曾体验过一次无痛肠镜,那种感觉真的很好,完全没有了传统肠镜检查的担忧和不适,轻轻松松就完成了肠道健康的 “大体检”。
这些情况,别盲目做肠镜
无需年年 “报到”
肠镜检查可不是每年都得做的 “常规任务”。一般来说,一次肠镜检查后,如果五年内没有出现特殊指征,就不需要重复检查。这里所说的特殊指征,主要指的是没有肠道疾病家族史,也从未出现过肠道疾病的相关症状,像连续腹泻、便秘或者便血等情况。肠镜的主要作用是排查肠道疾病,如果你没有这些方面的困扰,并且在一年内刚做过检查,通常情况下,就没必要再次重复检查了。频繁做肠镜,不仅会给身体带来不必要的负担,还可能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反流风险需警惕
对于一些患有消化系统疾病的人来说,比如食管、贲门、幽门出现问题,或者有肠梗阻、呕吐、呕血等情况,在做肠镜时就得格外小心。因为这类患者存在潴留液反流误吸入气管,进而引发吸入性肺炎的风险。所以,在做无痛内镜检查前,必须先进行胃肠减压等预处理,把潴留液排除干净,确保安全后,才能进行肠镜检查。这就好比在进行一场重要活动前,要先把场地的安全隐患清理干净,才能放心开始。
心肺功能与年龄考量
年龄较大且心肺功能较差的患者,在做肠镜这件事上,需要谨慎权衡。判断心肺功能好不好,可以通过一些简单的日常表现来观察。比如,轻微活动后就出现胸闷心慌的症状,或者平时安静地躺着都觉得心慌胸闷,十分难受,那就说明心肺功能可能不太理想。当然,年龄大小是相对的,有些人即便到了七八十岁,心肺功能依旧良好。但如果年龄很大,心肺功能又很差,这种情况下,就不太建议做肠镜了。原因很简单,就算通过肠镜查出了癌症,由于身体条件限制,也很难进行手术或者放化疗等后续治疗。在这种情形下,相比于癌症本身带来的风险,手术和检查过程中的风险反而更高。所以,此时保命才是首要任务,做肠镜可能并不是一个明智的选择。
年轻患者多斟酌
一些很年轻的人,比如二十多岁,甚至是未成年人,如果既没有家族病史,也没有明显的肠道症状,只是偶尔出现一般的腹痛,通常是不建议做肠镜的。虽然肠镜对肠道健康检查很有帮助,但也不能滥用。毕竟,大多数年轻人的腹痛都是功能性的,可能是因为饮食不规律、压力大等原因引起的,并不一定是肠道出现了严重问题。不过,如果你年龄达到 40 岁以后,尤其是过了 50 岁,并且存在肠道肿瘤的高危因素,比如家族中有肠道肿瘤患者、长期不良饮食习惯等,那还是建议定期做一下肠镜,为肠道健康 “保驾护航”。
特殊疾病要注意
还有一些特殊疾病患者,同样不适合做肠镜。像肛门、直肠部位有严重的化脓性炎症,或者存在疼痛性病灶,比如肛周脓肿、肛裂等情况,做肠镜可能会加重炎症和疼痛;各种急性肠炎、严重的缺血性疾病以及放射性结肠炎患者,例如细菌性痢疾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急性期,特别是爆发型的患者,此时肠道处于较为脆弱的状态,肠镜检查可能会引发更严重的问题;另外,肝硬化腹水、肠系膜炎症、腹部大动脉瘤、肠管高度异常屈曲以及癌肿晚期伴随着腹腔内广泛转移的患者,也不适合进行肠镜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