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五点的沁县还笼罩在薄雾中,宋俊鹏已经穿梭在排列整齐的醋缸间。他俯身轻嗅着发酵中的醋醅,深褐色的液体在陶缸里泛着琥珀般的光泽,空气中浮动着独特的醇香——这是沁州黄米醋传承人最熟悉的晨曲。

宋俊鹏小时候跟着爷爷学酿醋,耳濡目染,十五岁的时候,对于整个酿醋流程就轻松“拿捏”了,十九岁就筹集8000元在沁县自办了老实酿造厂,如今在山西惠而旺食品开发有限公司担任生产沁州黄米醋的专业技术人员,荣获山西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沁州黄米醋制作技艺代表性传承人”等多项荣誉。
宋俊鹏一直坚持以传统原生态工艺为主要酿造方法生产沁州黄米醋。他说:“酿造良心醋,绝不为了利益做勾兑、做添加,必须让百姓吃到原汁原味的好醋。”
如今,在传统与创新的天平上,宋俊鹏找到了独特的平衡点。他说:“酿造黄米醋的过程充满了未知和惊喜。每一次尝试新的酿造方法或调整工艺参数,都可能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这种探索的乐趣让我始终保持对这份事业的热爱和激情。”近年来为了适应“80后”“90后”家庭成员的口味,他与时俱进搞研发,生产出多个品种、多个价位、多种包装的醋,产品增加到二十几款,让千年醋香飘进年轻一代的厨房。
2017年研发了沁州黄米醋四味醋和凉拌醋,味道和口感得到广大群众的认可和赞扬;2019年又研发出了口服醋,经专家组检验,证明沁州黄米醋口服液不但不添加任何添加剂,还保留了原醋所含有益微生物和各类营养价值,产品借助天猫、苏宁等电子商务平台,销往京津豫等地,销售触角已延伸到全国40%的省会城市。2017年沁州黄米醋被授予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称号,2018年公司成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生产性保护示范基地。

从100平方米的租赁作坊到17000平方米的现代化厂房,厂址的不断迁徙路上凝聚着创业者的心血。刚开始,只有宋俊鹏和徒弟两个人,他手把手带着徒弟酿醋,每天能酿200斤。他将醋厂取名为“老实”,就是表明要实实在在做人做事,讲诚信,做良心醋。后来,有了办公楼和生产车间,并成功注册了“沁州”品牌,米醋名气越来越响。为传承好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宋俊鹏先后传授了26位徒弟,现在全部活跃在酿醋行业,都成了专家师傅。
在宋俊鹏的带领下,沁州黄米醋产业年收入达到了400余万元,带动120余人就业,其中就包含了30位残疾人。在惠而旺公司的车间里,残疾工人老李专注地给醋瓶贴标。阳光透过玻璃窗,在他熟练的手指上跳跃。包装线上的欢声笑语,是宋俊鹏最珍视的“匠心回响”。每年秋收时节,田间地头总能见到他指导农户选种的身影,金黄的谷穗映着农民的笑脸。连续八年,他以山西惠而旺食品开发有限公司的名义为当地12个村集体经济共分红约68万元……

如今,当电商平台的订单提示音此起彼伏,宋俊鹏依然保持着清晨品醋的习惯。轻啜一口新酿的米醋,酸味在舌尖绽开,继而回甘绵长——这恰似他走过的工匠之路:52年光阴沉淀的不只是技艺,更是一方水土的馈赠与担当。醋缸里荡漾的,不仅有时间的滋味,还有永恒的初心和匠心。
(来源:沁县融媒)
(责任编辑:张文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