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节”拍共此时|苍山脚下共赴“千年”

编者按

当泼水节的水花溅起阳光,当阔时节的酒歌唱醉群山,当龙舟的鼓点激荡江河,当中秋的月光照亮你我……节庆,是山河的节拍、记忆的密码、情感的纽带。在云南,每一次欢庆,都是民族团结的生动注脚,每一段歌舞,都在谱写“中华民族一家亲”的温暖诗篇。

山河同歌,节庆共舞。云南网、云南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融媒体中心联合推出专栏《山河“节”拍共此时》,通过创新视觉、融媒表达,记录各族儿女共筑美好家园、共享发展成果、共绘和美篇章的生动实践。

在云南

集市被叫做街(gāi)子

赶街则是一场

烟火十足的City Walk

当春风掠过苍山洱海

“千年赶一街 一街赶千年”

如约而至

快跟上马帮的铃声

共赴这场跨越时空的盛会!

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至二十一日,大理古城西边的点苍山脚下,传统而古老的贸易集市准时热闹开场,商贾云集、万马嘶鸣、游人如潮,这是三月街传承千年的气象。

1300多年来,“赶街”的盛会成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舞台,三月街不仅承载着商贸往来的历史记忆,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西南边陲落地生根的生动实践。2008年,大理三月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赶一场历史古道的文明交响

大理三月街的起源可追溯至唐代永徽年间,最初以宗教庙会为雏形,后随南诏国与唐朝的“苍山会盟”演变,参与庙会的人数不断增多,逐渐转变为融汇宗教活动与物资交流为一体的集市。

宋代大理国时期,三月街成了我国南方最大的马匹、药材交易市场,每年成交良马达1500多匹。

明代徐霞客在《滇游日记》中写下了他在三月街两日游的情景:“十五日,是日为街子之始。盖榆城有观音街子之聚,设于城西演武场中。其来甚久。抵十九日而散。十三省物无不至,滇中诸彝物亦无不至。”由此可见,明朝时期“三月街”已经兼具娱乐功能和商品贸易属性,是各民族共同参与的重要活动。

清代《大理县志稿》记载,三月街云集蜀、赣、藏、缅等地商贾十万之众,交易额“至少者值亦数万”,马骡、药材、茶市、瓷、铜、锡器等物品在此互通有无。中原与边疆、农耕与游牧文明不断在此交汇融通。

新中国成立后,三月街的规模和内涵又有了新的拓展,商贸展销、饮食推广、文体活动等内容构成了各族群众共享的节庆空间,1991年,大理州人大常委会将这一传统节日定为“大理白族自治州民族节”。

沿着历史的脉络,马蹄声声、驼铃阵阵,茶马古道的黄金节点仍萦绕各民族经济相依、文化互鉴、情感交融的千年和鸣,熙攘间响彻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时代回音。

赶一脉美美与共的文化认同

当第一缕阳光洒在苍山十九峰上,三月街的赛马场里早已人声鼎沸。云南骑手策马扬鞭,内蒙古汉子弯弓射箭,贵州姑娘头顶酒碗疾走如飞——徐霞客道出的“千骑交集,数人骑而驰于中”盛况,演进为全国各地各民族切磋技艺的民族传统体育赛马大会,延续千年的竞赛早已超越竞技本身,成为中华民族一家亲的鲜活注脚。

对歌台前,婉转高亢的唱腔伴着清脆厚亮的三弦声响起,民间传统大本曲以新叙事新落点将民族团结的云南故事娓娓道来;打跳队伍里,各族游客手拉手踏歌而舞;洱海公园里,龙舟竞渡,三月街牌坊前,霸王鞭舞燃动登场,中华文化元素被巧妙融入舞龙、花灯等传统表演中,节庆欢声里共同续写着“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的文化篇章。

“声声越千年、足迹遍苍洱、相遇对歌台、携手谱新篇。”在总导演段明亮的介绍里,今年三月街的开幕式,同往年一样,都是云岭各族儿女对中华文化认同的鲜活展演。多元一体的文化基因通过历史叙事、艺术表达与情感联结,在三月街启幕之时,便将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的内涵镌刻在苍洱大地上,贯穿起传统节庆助推各民族互嵌共融的实践路径。

赶一次文旅融合的创新之潮

千年传承的守正创新让古老街市焕发出时代新声,文旅融合、数字赋能、潮流元素,在多元实践的创新探索中,“三月街”已然成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重要载体。

剑川土陶、鹤庆银器等手工技艺通过国潮化设计焕新;羊毛毡鞋垫变身大热文创IP;“石榴籽”“团结花”等扎染文创产品让游客爱不释手;药街成为汉服爱好者的打卡胜地……在这里,传统技艺从活态传承走向产业振兴,成为“破圈”的现代表达。

夜幕降临,国际音乐节、“变压工厂奇妙夜”创意集市、啤酒音乐节等“爆款”夜经济文娱活动接替登场,多元矩阵满足了消费者更多样的消费需求,带动产业链不断延伸。

五湖四海的交流不止在线下,足不出户也能在云端感受三月街的热闹,近年来,大理州推出“数字三月街”体验项目,实现商贸线上线下融合。

游客通过扫码加商家微信的方式,实现“线下体验、线上复购”;抖音、淘宝里全方位展现赶集盛况的直播间提供了垂直化商品购买体验,让看到即能拥有成为可能;微信公众号、小程序直达数字三月街线上平台,AI虚拟主播“金花”和VR科技突破空间限制带领游客玩转节庆。“云赶街”时代,数字赋能重构了商贸新生态,实现文化传播与经济效益双赢。

据统计,每年三月街,来自全国各地和英、美、德、日、新加坡、泰国、缅甸等30多个国家的客商游客多达百万人次。“在地性”与“全球化”的碰撞,让三月街成为传播好中国声音,展现中华文明万千气象的创新叙事。

九隆后裔同根脉

六诏山河共月圆

从诸商云集的商贸驿站

到情感交融的共有家园

千年三月街

在历史的风花雪月里

连接起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

共同繁荣发展的锦绣长卷

策划:浦美玲 段琪宇

统筹:何沐 李斌 杨景涵 王波 赵家琦

视觉设计:何沐

撰文:王波

视频拍摄:段孝钊 杨茜 陈卓

视频、动画制作:王梓澜

部分素材来源:中国民族报、大理融媒、大理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