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与实践|弘扬企业家精神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弘扬企业家精神 发展壮大民营经济

谢祥刚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民营经济发展,多次强调要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壮大、支持企业家安心发展。近年来,怀化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坚定不移推进"五新四城"战略,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发展,涌现出一批具有代表性的民营企业家和特色产业集群。面对高质量发展新要求,民营企业须进一步弘扬企业家精神,为怀化民营经济发展注入更强动能。

一、深刻把握企业家精神的时代内涵与怀化实践方向

当前,怀化民营经济正处于转型升级与跨越发展的关键节点,弘扬企业家精神,需结合怀化实际深化认知、精准定位。首先,爱国情怀与家乡责任应有机统一。在"三高四新"战略和"五新四城"建设框架下,怀化正加快建设区域性中心城市,民营经济的兴衰直接关乎怀化发展大局。民营企业家应进一步增强家国情怀和发展使命,把企业建设与地方发展紧密结合,把个人奋斗融入怀化高质量发展的时代洪流。其次,创新精神亟需成为民营企业发展的核心驱动力。2024年,怀化全社会研发经费投入强度为2.4%,居全省前列,技术合同成交额占GDP比重达7%。企业家应树立“创新第一动力”理念,加大科技研发投入,加强与本地科研机构合作,主动布局新兴产业与未来产业,助力形成新质生产力。第三,诚信经营与规范管理是企业可持续发展的基石。要推动企业家在市场中秉持契约精神,构建良性竞争生态,真正实现守法诚信与长远发展的统一。最后,企业家应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参与地方治理与公益事业。应鼓励更多企业主动参与公共服务、教育支持、环保公益等事业,将社会责任内化为企业发展的道德追求与战略目标。

二、精准施策,营造弘扬企业家精神的良性发展生态

企业家精神的培育与弘扬,既依赖企业家的主观能动性,更有赖于地方政府和社会各界共同构建的良性支持环境。怀化应从制度设计、政策工具、服务机制、舆论引导等方面持续发力,为民营企业提供稳预期、强信心、优生态的发展空间。一是完善政务服务体系,增强企业发展的便利度与获得感。应持续推动“企业开办一日办结”“跨省通办”等高频事项改革,为企业提供集成化、数字化、精准化的全生命周期服务,尤其在土地使用、融资审批、项目开工等关键节点打通“梗阻”。二是健全支持企业创新创业的政策工具箱。建议设立“企业家成长计划”和“企业家研修工程”,推动创新创业基金与五溪产业基金协同运作,引导社会资本投资科创产业。同时,优化“科技副总”“周末专家”等柔性引才方式,在长沙、深圳设立“人才飞地”,打造更具吸引力的创新生态系统。三是推动公平竞争市场环境建设,为企业发展保驾护航。要加快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智能化”改革,强化企业知识产权保护,完善失信惩戒与信用修复机制,依法打击商业侵权与恶性竞争行为。四是营造尊重企业家、鼓励创新创业的社会氛围。可通过构建“怀化企业家讲堂”“企业家精神宣传季”等机制,讲好“发型师晓华”“怀品创客”等真实典型案例,提升企业家荣誉感与使命感。鼓励高校、媒体、社会组织共同参与企业家精神培育,共建“敬才、用才、护才”的社会环境。

三、凝聚各方合力,构建以企业家精神赋能怀化发展的长效机制

推动企业家精神融入城市文化、转化为城市发展动能,需要党委政府、企业家群体、社会组织及广大市民协同参与、共建共治,形成多元共识、系统联动的发展格局。一是构建政企协同治理新机制,优化企业家参与公共事务平台。通过设立“企业家议事会”“产业发展顾问团”“营商环境监督员”等形式,畅通企业家对政策制定、经济布局、产业规划的参与渠道。探索“企业吹哨、部门报到”常态机制,提升政府服务企业的响应速度与精准程度,真正实现从“管企业”向“服务企业”转变。二是加强企业内部制度建设与人才梯队培养,提升企业家整体素质。引导企业注重“传承+创新”,建立起企业家精神的代际延续体系。三是推动企业家参与社会建设,建立企业家参与公益事业、城市治理的常态化平台,推动企业资源与公共项目精准对接、优势互补。鼓励在外怀商参与家乡基础教育、养老服务、环境治理等建设,提升企业社会形象,形成政府引导、企业主动、社会共建的协同格局。

(作者系怀化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讲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