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扎实推进国家安全教育

中国教育报-中国教育新闻网讯(记者 杨国良)金秋十月,重庆电子科技职业大学网络安全动员中心内,一场代号为“红盾”的网络攻防演练激战正酣。巨型电子屏上,数据流如繁星跃动,身着红色训练服的护网团队紧盯屏幕,实时拦截模拟攻击的恶意代码。随着“敌方”IP被成功溯源,指挥台爆发出热烈掌声。这是该校年度500余场红色主题攻防演练的日常场景,更是将“总体国家安全观”融入职教血脉的生动实践。

作为全国首所公办职业本科院校,该校创新构建“匠师协同+双能支撑+孵扶联动”育人生态。在人工智能与大数据学院的VR思政展馆,学生佩戴全景设备“穿越”至虚拟网络战场,直面数据泄露危机。

“当你们编写防火墙代码时,每一行都是数字国界的哨兵!”教师张铁力以《个人信息保护法》为案例,将法律条文转化为鲜活场景。这种“红色基因+技术伦理+法治意识+社会责任”的“三层次三聚焦”课程思政,让技术课堂成为红色基因培育场。

育人链条从校园延伸至社区。在沙坪坝区联芳街道活动室,78岁的张淑芳老人举着手机,向“红岩社工”志愿者学习反诈技巧。“以前总怕点错链接,现在有了这个‘防骗宝典’小程序,买菜扫码都安心!”她展示的智能工具,正是校社联合开发的“银龄守护”平台。通过“百门课程进社区”行动,学校已开展30余场数字素养培训,服务超5000人次。

国际化培养同样结出硕果。去年11月的网络安全国际培训周上,武春岭等教授通过云端向俄、印、南非7校400余名学员授课,将中国职教经验推向世界舞台。“当印度学员用刚学会的加密技术成功防护模拟攻击时,我看到了职教人的国际担当。”主讲教师鲁先志感慨道。

“网络安全教育不是封闭的学科,而是开放的社会工程。”该校校长聂强表示。如今,校企共建的“辟谣进校园”活动已培育300余名师生成为网络清朗卫士,与翰海睿智等企业联合开发的“数字图像认证”技术,正为智能时代筑牢信任基石。

作者:杨国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