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0日,北京市发布大风橙色预警信号,顺义区大孙各庄镇绿奥蔬菜合作社,正在对设施农业进行最后的检查,日光温室棉被压绳是否到位、棚膜上的压膜绳有没有系牢是重点巡检环节,百余栋设施农业准备就绪。
春季是农事繁忙的季节,此时到来的大风降温天气,将会对农业生产带来哪些影响?作为京郊农业中的重要部分,北京全市有17.4万栋设施农业,种植面积16.3万亩,设施农业有哪些防范措施?记者采访了相关合作社、农户以及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正高级农艺师雷喜红。
关注1
确保压绳压住棉被
在大风来临前,北京绿奥蔬菜合作社要完成69栋日光温室和40多栋大棚的巡查工作。
“别小看大棚上的这根压绳,大风来时,能对棉被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北京绿奥蔬菜合作社技术人员侯鹏,拉起大棚上一根手指粗细的绳子向记者介绍,这根压绳是防风的关键点,也是巡查过程中重点关注的细节。

侯鹏称这根压绳是防风的关键。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在日光温室上方,冬日需要使用的棉被被整齐卷起。如今棚室上的棉被与以往大不相同,使用的是保暖效果更好的太空棉,但棉被的质量更轻,这就需要格外警惕棉被被大风掀起来,造成棉被甚至棚膜的损坏。侯鹏说,巡查过程中,要检查压绳有没有松扣等情况,针对压绳不紧的情况,还需再进一步加固。
关注2
为大棚系上“安全带”
在侯鹏多年的种植经验中,农业设施防风有一定规律可循,可以采取针对性应对措施。

侯鹏对日光温室和大棚进行巡检。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周末的大风天,手机天气预报提示最低6℃-7℃的温度,侯鹏并不担心,这些作物已经有了一定的抗寒能力,反而要注意的是当大风来袭时,日光温室风口关闭加上白天温度较高,可能出现的烤苗现象。
“风走一条线。”北京的风大都是西北风,要防止温度过高出现烧苗,总体可以遵循日光温室开上不开下、大棚开东不开西的规律,也就是坐北朝南的日光温室,可以打开下风口,而南北向的大棚,则要打开东边的风口,最大程度保证棚室作物的安全。
在侯鹏记忆里,北京的大风天多伴有沙尘,五六级的大风就能把大棚吹豁口。以前,棚室的压膜绳还是铁丝,很容易割坏棚膜,造成棚室进风冻坏作物,现在园区的压膜绳都换成了扁平绳条,不会损坏棚膜。巡查过程中,一根根压膜绳成了大棚和日光温室的“安全带”,绳子连接地锚,地锚深深扎进土里,将大棚牢牢地压在田间。
关注3
用绳子加固大棚
仅与合作社园区一路之隔,农户老王在田间地头同样备战大风天。“后天刮大风,就靠这根绳保住大棚。”农户老王指着大棚上一根根已经扎紧的压膜绳说。老王是大棚种植大户,他和家人在北京市顺义区大孙各庄镇前陆马村,流转了40多亩土地种植蔬菜。

大风降温天气来临前,老王忙着加固大棚。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摄
一根手臂粗、一尺多长的铁钉,深深地钉入泥土,绳子在钉帽上绕一圈,又顺着塑料大棚的棚膜长长地延伸上去,把棚膜勒出一条深深的痕迹。下午1点,草草地吃了顿午饭后,老王又来到地里,继续加固大棚,大棚里刚刚移栽的生菜还没来得及浇水。
大风预警之后,加固大棚是最迫切的事,比浇水更紧急。浇水晚一点,可能影响新苗的成活率,但如果大棚被吹走了,整片的新苗都难以存活。尽管已经暮春,但夜里依然很冷,尤其是大风带来的降温,可能会给新苗带来致命的打击。
老王是河南人,种植的40多亩蔬菜,基本上都是大棚,来北京三四年,他没有想过,在这片距离大山这么近的山前平原上将遇到这么大的风。
北京的17万余栋蔬菜大棚,其中许多都是塑料棚膜的春秋棚,4月正是新一季蔬菜移栽定植的茬口,这场大风无疑是一次考验。对老王来说,这是他一季的收入来源,“压膜绳必须牢固”。
关注4
水泥砂浆修补粮仓
在设施农业同样集中的大兴区,瀛海镇沃丰农科也正在对设施大棚进行加固。经过加固,6栋设施大棚原来松动开裂的棚体骨架变得更牢固。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加固棚体,他们还在棚膜边缘进行了压覆作业,防止棚膜掀翻,对通风口等关键部位实施闭锁装置检查,确保大风来临前完成密闭管理。

粮仓加固。瀛海镇供图
值得一提的是,沃丰农科也对10多个粮仓进行了加固,针对墙体裂缝、破损的情况,及时用水泥砂浆修补,增强墙体抗风能力。
眼下,沃丰农科的300多亩油菜花正是花开时,花田里设置了宇航员、星球等打卡拍照设施,目前都已完成二次加固,确保其能够抵御强风,防止倒塌伤人。基地负责人介绍,为确保游客安全,园区的应急预案设计了紧急疏散路线,确保在紧急情况下游客和工作人员能够迅速、有序地撤离至安全区域。
专家解读
正在探索加挂“吊袋式阻尼器”
(北京市农业技术推广站正高级农艺师雷喜红)
新京报:目前,北京设施农业的基本情况如何?
雷喜红:北京的设施农业涉及日光温室、大棚和连栋温室,全市共有17.4万栋设施农业,生产面积16.3万亩,其中日光温室有9.3万栋,占比超过一半;塑料大棚8万栋、生产面积7.7万亩;连栋温室1374栋、生产面积9869亩。目前,这些设施农业主要种植蔬菜和食用菌,占比超过87%。
北京的设施农业主要集中在大兴、顺义、通州、昌平、平谷、房山和延庆7个区,设施总量都在1万栋以上,其中,大兴区有设施农业3万多栋,顺义区有设施农业2万多栋。这些区域,也是这次大风降温重点关注的区域。
新京报:针对本次大风降温,设施农业可以采取哪些防范措施?
雷喜红:首先要加强设施维护,可以采取两个措施,其一是提前检修棚室,加固棚体结构,特别是棚体结构不牢固的塑料大棚;其二是检查温室的放风口,顶风口和下风口是否破损,及时封堵补漏。截至目前,北京的很多温室已经加装了挡风板,这些挡风板也需要加固。此外,还要加固压膜线和地锚。农户可以用编织袋装上沙土或者大土块,压住棚底角,增加大棚的抗风性。注意要在大风来临前,把连栋温室和日光温室的遮阳网收紧,关闭风口。最重要的是,大风预警时,设施大棚里停止作业,人员远离大棚。
其次要正确处理灌风,大风降温天气,避免不了会有风灌进棚室,需要正确处理。如果是小风,可以及时弥补风口,如果是大风,可以在棚室的另一侧开口,把风排出去。
第三是增强作物本身防风御寒的抗力。眼下,京郊温室大棚里种植了蔬菜、草莓、西甜瓜、食用菌等作物,塑料大棚进行定植并扣了小拱棚的,建议把小拱棚都封闭好,即便是棚室进风了,还有小拱棚的保护。在农事操作上,可以提前浇水,同时提前向叶面喷施生物制剂,增加作物的抗力。
最后还要注意棚室间露地作物的防风。在大棚之间的露地上,覆膜种植蔬菜的地块,还需在地膜开孔处覆土,以防大风掀起地膜甚至飞到电线、铁路、公路上去,覆土加固可有效防止地膜灌风。
新京报:此前,有外地的大棚农户自制沙袋阻尼器来应对大风天,这种农民自研的“土办法”是否可行?
雷喜红:高手在民间,农户自研的抗风方法,往往也是有效的。不过,这种农户自制的沙袋阻尼器相对简易,特别是沙袋量要把握适当,如果沙袋太少则起不到作用,沙袋太多则棚架压力大,可能引起更大的问题,因此一定要适当。我们也正在顺义等区塑料大棚里探索加挂类似“吊袋式阻尼器”,并持续跟踪防风效果,积累相关数据和经验。
新京报记者 耿子叶
编辑 张树婧 校对 杨利